火箭對魔術熱身賽觀後感
這場比賽也是火箭的最後一場熱身賽,也就是說這場比賽的陣容很可能就是火箭開季的先發陣容了。
魔術隊少了魔獸霍華德又同時失去最佳進步獎自走砲安德森~整個陣容比火箭還要不完整,說真的連個純中鋒也沒有~
下圖就是魔術新的中鋒及上個球季的成績~他們兩個都是二年級新生,經驗還有待磨練。
中鋒雖然不強,但是禁區仍有威力~可惜,魔術隊屬於青黃不接的階段,小巨人尼爾森、土耳其火槍兵、G.戴維斯及今年剛交易來的三分射手阿法羅都是魔術主力,經驗有,但能力都在退化中,看來魔術打算用經驗來打完整個賽季,這樣的戰力今年的成績堪憂啊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火箭隊的陣容及戰術大致從幾場熱身賽就可以看出來了,就是「火箭」二字。侵略如”火”,飛快似”箭”。
林書豪是個有頭腦的後衛,小牛老闆庫班沒看走眼,這場比賽看出火箭簽他的價值了。
整場比賽看到火箭幾乎都沒有打慢,只要對方一進球,馬上就快速推進到前場,然後,讓球不斷的運轉,火箭又有外線的能力,讓魔術不防也不行,這種速度對上中生代的魔術隊,只要準度有,時間一拉長就可以把魔術隊拖垮。
這場比賽大前鋒先發又換人了,這次換上Greg Smith,結果效果出奇的好,因為年輕,所以,搭配其它人推動到前場的速度快,球的流動也快速,Greg Smith也不會像瓊斯一樣貪功,如果我是總教練的話,我會選擇史密斯做為先發大前鋒,因為,速度快是必備的,其次他身高有6呎10吋,可以分擔中鋒阿西克的籃板壓力,可以融入火箭的快打旋風之中,再來就是得分效率及團隊默契明顯比瓊斯來的好,就外線的部份可能沒有派特森佳,但禁區有他威力就出來了,其他人可以在外線狂放冷箭。
恐飛症的懷特,這次上場時間拉長卻仍然沒有打出應有的水準,全場只靠罰球拿到兩分,可惜了。
另一個傑若米,小羊藍伯更慘是一分未得。
這場同時有四位後衛上場,道格拉斯是穩留了,李明頓跟馬查多兩者勢必有一人會下放,我個人覺得最有可能的應該還是馬查多。
上一場先發的瓊斯,這場仍然是眼中沒有隊友喜歡拿球獨幹,在沒有主力的奧援下,他上場19分鐘只拿4分,命中率只有3成33。
林書豪這場比賽打出應有的水準,第一節只在三分外線出手一次就沒再出手了,以助攻為主。
第二節得分仍是靜悄悄。中場結束時還沒他的得分排名。
第三節後開始發威,第三節彈無虛發拿了8分,三節沒結束共拿13分。由於比賽分數拉大到20分,於是剩6、7分時雙方主力都下場,第四節林書豪就沒再上場了。
林書豪此役熱身賽似乎是熱開了
10投5中 5成命中率 其中三顆三分球
3籃板,2抄截,5助攻,0失誤,拿下13分。
我說…
我不是總教練,不過,每場熱身賽誰表現好,誰表現不好相信總教練都看在眼裡,最後一場熱身賽林書豪找回全能身手,雖然離七連勝的身手還有一點點差,不過,他的速度在這場進攻上看起來已經足夠擺脫對手,幾次都能順利切入,重點是他的學習力真的很強,過去他都習慣切入躍起後沒機會才傳球,現在他是很快就判斷出是自家人在哪裡,很快就能決定是要上還是要傳,因此,失誤能夠大幅降低。
防守雖然對方還是能擺脫他,但這場他進攻的速度看來,他似乎不想全力跟進對方,應該是想避免受傷,不過他的粘人功力卻是一流,被擋切架開後還是很快就能回到對方的面前,加上能洞悉對方的傳球路徑,因此,幾場熱身賽下來他的抄截數大幅成長。
熱身賽仍是測試新人為主,真正考驗是從季賽開始,火箭這種「快打旋風」式的戰術是否能始終如一將是能否打進季後賽的關鍵。
最後我預測的火箭先發及開季12人及備取3人名單如下:
順序 | 位置 | 姓名 | 背號 |
1 | PG | 林書豪 | 7 |
2 | SG | 馬丁(Kevin Martin) | 12 |
3 | SF | 帕森斯(Chandler Parsons) | 25 |
4 | PF | 史密斯(Greg Smith) | 4 |
5 | C | 阿西克(Omer Asik) | 3 |
6 | SG/SF(第六人) | 戴菲諾(Carlos Delfino) | 10 |
7 | PG/SG | 道格拉斯(Toney Douglas) | 15 |
8 | PF | 派特森(Patrick Patterson) | 54 |
9 | C/PF | 蒙提尤納斯(Donatas Motiejunas) | 20 |
10 | PF | 瓊斯(Terrence Jones) | 6 |
11 | SG | 藍伯(Jeremy Lamb) | 1 |
12 | PG | 李明頓(Shaun Livingston) | 8 |
13 | PF | 懷特(Royce White) | 30 |
14 | PG | 馬查多(Scott Machado) | 14 |
15 | SG | 福布斯(Gary Forbes) | 0 |
Coach | 麥克海爾(Kevin McHale) |